宋明儒学中的”镜喻”
本文首先考察先秦儒学镜喻使用的范围与思想背景,接着分别描述二程、朱熹、王阳明以镜喻心的言说方式及其各自特点,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塞尔(J.Searle)的”背景”理论与康纳顿(P.Connerton)的”体化实践”概念进一步阐发”磨镜”工夫的”体知”性质,最后揭示镜喻的局限性以及儒学心性观念一意多喻的特色.
镜喻、宋明儒学、心、种喻
B222(先秦哲学(~前220年))
2009-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60-72
镜喻、宋明儒学、心、种喻
B222(先秦哲学(~前220年))
2009-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60-7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