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法后王"'及其儒学史意义
孔子与孟子以周朝礼乐制度为社会理想,以道德自律、道德教化为改造社会的手段,而缺乏对社会现实及人性现实的冷峻的思考,从而被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为现实政治所接纳.但救世济民这种根源于儒家思想深层的理念,必然要求后来的儒者强化儒学的现实性与在政治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荀子"法后王"就是对儒学发展要求的一个切实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后王"毫无疑义地指"当今之王"或"近世之王",亦即那些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中变法自强的帝王,荀子探索出了儒学与政治的契合点,并由此开辟了通向政治实践的巷道.
儒学、孔子、孟子、荀子、"法后王"
B222.6(先秦哲学(~前220年))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