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的圣人观及其他
@@ 中华文明是世界各大古文明中惟一比较完整地延续下来的文明,其他古文明在历史进程中,不是消失,就是被别的文明所同化.这一现象的产生,当然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历史根源,不过,文化的差异,不仅在于经济基础的不同,还在于文化价值取向的相异,即文化中最高经典(或真理)体系建构的不同.中华文明"敬鬼神而远之",没有走向宗教信仰的道路,而是尊奉圣人与圣人所创造的经典.圣人在中华文明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从圣的文字本义看,<说文·耳部>:"圣,通也.从耳,呈声."圣之本义指一种神秘的听觉,具有这种神秘听觉的人能够聆听神意,沟通神与人的关系.在远古,巫觋起着传达神意、沟通神人的作用.到了殷商时代,王、最高巫师、圣人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的.在周代,圣人的身份、职能又有所变化,成为集德、位、智于一身的人.后来,位的因素降低,德与智的因素上升,在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易传>那里,形成了一种基本定型的圣人观.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