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网络研究--以教育部首批认定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组建有效的合作网络是协同创新中心运行的重要前提,以教育部首批认定14家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基于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联合申请专利和合著论文为样本构建合作网络,对比分析组建前后合作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4家协同创新中心在组建后,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深度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合作广度方面变化较小,成员单位合作也多为两两线性合作关系,且不少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并不是已有合作网络的中心节点。提高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参与度,鼓励高校参与已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提高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网络的深度与广度,将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破除制约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载体,而非将其视为获取资源的途径,应是今后协同创新中心发展需关注的方面。
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网络、结构分析
37
G472.5(学校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33003,7137308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4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A63007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S2013020012767
2016-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