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控制”学术讨论会

引用
@@ 2000年9月5日到7日,以“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控制”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144次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仁恺、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徐联仓担任此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来自核能、心理学、人因工程、航天、航空、国防科技、电力、海洋、机械等领域的30名专家出席了会议。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特指技术密集、设备复杂、人员众多、组织宠大的系统,如核电、航天、航空、化工和石油化工等工业组织,此类系统由技术设施、人、组织三类元素构成,且各类元素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功能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组织错误和安全文化的研究已经兴起,表明对复杂社会系统的安全控制从以技术控制为主向技术控制、组织控制和社会控制并举的转变。 1 从行为科学视角探讨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 赵仁恺院士论述了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的技术可靠性、人因工程、安全文化和组织控制等四个技术领域的形成,指出除第一项属技术工程外,后三项均属人的因素定向,上述四个技术领域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担负着保障复杂系统安全的职能。他强调在各个行业中,对复杂系统安全控制问题有共性也有特性,共性可能是主要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二平研究员对人因工程、组织错误和安全文化三个研究领域的新动向作了综述。他指出人误和人的可靠性是人因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前者常用于对人误发生机制的基础研究,后者则用于解决工程问题中评估系统可靠性的应用研究。他在介绍了Reason建立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事故模型,该模型有两点突出的创见:一是揭示“潜在失效”对系统安全的威胁,潜在失效主要指管理层面的错误;二是在“纵深防御”条件下,任一技术失效、人误以及违章只是事故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中国科学院、系统安全、人因工程、组织控制、安全文化、科学院院士、组织错误、心理研究、潜在失效、控制问题、技术领域、技术控制、香山科学会议、类元素、复杂社会系统、系统可靠性、人的可靠性、技术可靠性

19

G3(科学、科学研究)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12,108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科学学研究

1003-2053

11-1805/G3

19

2001,19(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