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6804.2020.02.003
明清之际官修历书中的编新与述旧
通过以太阳运动模型为中心,探讨明清之际几部官修历书所表现出的编新与述旧的矛盾及原因.明末,耶稣会士来华,藉天算而传教,翻译西洋天文学书籍.起初,利玛窦在翻译十二宫时采用了“回回历”的译名.后来,《崇祯历书》改用中国传统十二次译名.清初行用的《西洋新法历书》中有关太阳运动的论述照搬自《崇祯历书》.康熙晚年,下旨编撰《历象考成》,其中有关太阳运动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双轮结构,此转变或为响应康熙帝的关切.其中的参数与之前历书中的无异,致使据此计算的岁次历书的精度没有明显提升.《历象考成后编》引入了开普勒模型和牛顿的算法,精度有明显的飞跃.然而,编者却将其表述为与旧法无异的形式转变.造成创新窘境的原因,是当时的历算群体缺乏对天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内驱力,所有的改变均是在外界压力的推动下实现的.
官修历书、太阳运动模型、编新与述旧
17
N092;P1-09(自然科学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
2020-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