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360/TB-2022-0304

提升类器官构建质量:生物打印还是手动操作?

引用
人源类器官在再生医学、药物筛选和疾病建模方面的前景已被广泛认可.然而,在充分发挥其潜力之前,必须解决当前类器官制造中的局限性,包括批次间差异大、组织成熟度不够或缺乏高阶结构、尺寸受限和产量低[1]用于类器官制造的常规且易于使用的方案包括手动将细胞悬液混在圆顶状水凝胶(例如基质胶)中,或在旋转生物反应器中聚集细胞以提高其通量[2,3].这些球状结构的类器官由于缺氧引起的内部坏死,导致无法生长超过毫米级,高阶结构的发育中断[4].此外,手动生成类器官方案既费力又具有很大的批次间差异[4].挤出式3D生物打印提供了在三维空间中精准操控细胞沉积的能力[5]近年来,使用生物打印生成类器官的研究不断增加,但很少有研究详细比较和验证生物打印相对于手动操作的优势与差异.

生物打印、类器官、手动操作

67

R318;R73-3;R459.9

清华大学春风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2022-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568-2569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科学通报

0023-074X

11-1784/N

67

2022,67(2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