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表面增强红外光谱:仿生膜界面局域水结构研究的新方法
水作为最常用的溶剂分子,其特有的氢键、偶极结构对许多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均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水的局部结构和取向将极大地影响双电层的静电性质,其在固/液界面随外部电场演变的研究受到了极大关注[1,2].磷脂极性头部的固有偶极和静电场限制了界面水的移动,进一步增加了局部水结构的复杂性.然而,受限于分析方法,对于外部电场如何调控磷脂膜/溶液界面水的结构却少有报道[3].进一步阐述施加的外部电场如何与磷脂的固有静电场共同影响界面水结构,将为调节与磷脂膜相关的许多重要生物功能,如信号转导和离子转运等提供有力的科学指导.最近,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姜秀娥团队[4]在这一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电化学表面增强红外光谱表界面选择性及高灵敏的指纹特征,利用电位和离子的双重扰动,揭示了受限于磷脂极性头部的强氢键水随电场的演变及其对磷脂膜的静电性质的贡献.相关论文以"The structure of water bonded to phosphate groups at the electrified zwitterionic phospholipid membranes/aqueous interface”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65
2020-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193-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