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凉水谷地云冷杉林群落组成与空间格局
谷地云冷杉林是小兴安岭地区谷地的顶极群落,在我国温带植被类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基于凉水谷地云冷杉林9.12 hm2动态监测样地,分析了群落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并运用点格局方法分析16个主要物种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密度制约效应在优势种不同生活史阶段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1)样地内木本植物共有44种,胸径≥1 cm的独立个体35656株,隶属于14科29属;(2)林冠层、林下层树种和优势种冷杉与红皮云杉的径级分布均呈倒“J”型,灌木层的径级分布呈“L”型;(3)主要物种幼树Ⅰ(1 cm≤胸径<5 cm)在1~50 m尺度上主要呈现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逐渐减小;幼树Ⅱ(5 cm≤胸径<10 cm)随着尺度增大呈现出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变化;成年树(胸径≥10 cm)则呈近似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4)优势种冷杉幼树Ⅰ和幼树Ⅱ与成年树利用生境的方式均不同,而红皮云杉幼树Ⅰ与成年树利用生境的方式不同,幼树Ⅱ与成年树利用生境的方式相同;冷杉与红皮云杉的幼树Ⅰ与幼树Ⅱ均在1~50m尺度上呈现相对于成年树额外的聚集,在尺度>5 m时,随着径级增大,这种额外的聚集逐渐减小,说明密度制约效应起作用.
谷地云冷杉林、群落组成与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密度制约
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473资助
2014-09-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377-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