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滨珊瑚中的生物侵蚀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海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对南海北部涠洲岛珊瑚礁的负面影响已被初步肯定,但缺少直接、定量的研究实例.本文通过分析涠洲岛滨珊瑚骨骼内侵蚀生物的种类及其侵蚀强度,研究水体富营养化与生物侵蚀之间的关系,评估生物侵蚀作用对涠洲岛珊瑚以及珊瑚礁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采集的滨珊瑚样品中发现的大型侵蚀生物主要包括:双壳类(bivalves,主要是Lithophaga spp.)、海绵(sponges,王要是Cliothosa spp.和Cliona spp.)、藤壶(barnacles)和蠕虫(包括星虫sipunculans和多毛类polychaetes),此外还发现了微型生物侵蚀的痕迹.其中,双壳类Lithophaga spp.占王导,特别是靠近人类活动密集、污染物排放集中、富营养化程度高的海域,这主要集中在岛的南部,其生物侵蚀强度也明显高于岛北部远离污染源、水质相对较好的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导致侵蚀生物数量明显上升,侵蚀强度增加,对涠洲岛珊瑚的生存、礁区碳酸钙的堆积乃至礁体的增长都极其不利.本研究还提出,珊瑚骨骼内的生物侵蚀强度,特别是双壳类和海绵的侵蚀强度,可用来指示礁区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生物侵蚀、滨珊瑚、富营养化、珊瑚礁、涠洲岛、南海北部
5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956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6054,4102500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80300;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2010208
2014-03-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574-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