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消期南海南部的普林虫低值事件
通过对中法合作"马可·波罗"航次在南海南部陆坡采集的MD 05-2894柱状样(7°2.25'N,111°33.11'E,水深1982 m)进行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末次冰消期距今16.0~14.9cal kaBP之间,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斜室普林虫)的丰度急剧降低至几乎为零.这次普林虫低值事件在南海南部普遍存在.发生时间介于17.0~14.8cal ka BP之间,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良好标志.对浮游有孔虫表层种Globigerinoides和次表层种P.obliquiloculat的壳体进行Mg/Ca比值分析,再造表层和次表层海水的温度,进一步揭示末次冰消期普林虫低值事件时,表层海水的温度变化不大,而次表层海水的温度明显下降~2℃,使得温跃层深度随之变浅.这次普林虫低值事件在时间上相当于H1的气候变冷事件,反映了南海南部热带海区上部水体垂向结构的巨大变化,为研究末次冰消期变暖过程中的快速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普林虫低值事件、次表层海水温度、上部水体垂向结构、末次冰消期、南海南部
54
K2(中国史)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2007CB815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21063;大洋协会课题DY115-01-2-3
2009-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527-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