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023-074X.2008.z1.008
牙釉质碳和氧同位素在重建中坝遗址哺乳类过去生存模式中的应用
对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人和动物牙釉质C和O同位素进行分析,重建该地区在距今约2.4~4.2 ka期间人和动物的食性特征.结果表明人类主要以C4作物如粟等为主要食物,而水稻和小麦等C3作物含量较少,一般少于15%.猪的食物与人类牙釉质的食物存在显著的差别,其C3植物含量总体上大于人类食物的C3作物含量,但猪和人类的δ13C值存在重叠,表明人和猪的食物具有相似性;同时牙釉质δ13C揭示人和猪的体内水分来源也明显不同.鹿和牛的食物也存在明显差别,这是由于它们处于不同的生态位,但它们的δ13C值也部分重叠,也有相似的食物成分:在体内水分来源上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别.杂食的人和猪与草食动物的鹿和牛不仅食物差别显著,不具有相似性,而且体内水分来源上也存在差别.4.2~2.4 kaBP期间该地区人类农作物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没有明显改变,但猪的养殖方式发生了变化,从放养到圈养,猪的食物中C3作物含量不断增加.随生产力的发展,到战国时期,中坝地区出现了较大范围的人类迁徙活动.
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哺乳类牙釉质、δ13C、C3植物、C4植物、δ18O、古食物重建
53
Q91(古生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0411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103;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28401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LQG0503;南京大学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计划)
2009-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