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023-074X.2005.04.009
首都圈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细结构与强震孕育的深部构造环境
利用首都圈密集数字地震台网123个台站记录的2973个区域地震48750个精确P波到时数据,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研究区内详细的三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其空间分辨率在水平方向为25~50 km,在深度方向为4~17 km.该模型提供了区域地质结构和复杂地壳构造的新信息.华北平原、太行山和燕山隆起区内展现出明显不同的速度结构变化特征.在上地壳层位上,速度图像与地表地质、地形和岩性密切相关; 隆凹相间的华北盆地呈现出地震波速度快慢交替的东北-西南向异常带,速度异常方向与区域断裂和构造的走向相同; 基岩广泛出露的太行山和燕山隆起区,在速度图上呈现出大面积的高速异常; 而分布在山间的第四纪沉积盆地显示出小范围的低速异常.多数大地震(M≥6.0级,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都发生在高速块体的边侧,而在这些强震的下面存在明显的低速和高导岩层.我们认为这与1995年日本神户7.2级地震和2001年印度普杰(Bhuj)7.8级地震的情况类似.这些低速和高导异常与流体有关,下地壳中的流体容易引起中上地壳中发震层的弱化,使孕震断层易于破裂,从而发生大震.
首都圈、地震层析成像、三维P波速度、强震的孕育、低速层、流体
50
P5(地质学)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03076;科技部专项基金2002CCD01700
2005-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48-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