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023-074X.2001.07.020

以痛制痛-针刺镇痛的基本神经机制

引用
(1) 古人所阐述的经络系统的功能,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神经控制与神经体液调节等的功能. (2) 针刺能引起组织损伤是一种痛刺激, 提插捻转或病人能忍耐的高强度电针, 无疑是更强些的痛刺激. 针刺穴位所引起的那种弥漫性酸麻重胀的针感, 实际是一种深部痛. (3) 脑内存在有以脑室周围和导水管周围灰质为中心, 以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为主要递质的内在镇痛系统, 经延脑以中缝大核为主的下行抑制系统, 作用于脊髓的闸门控制机制, 调制痛信息的输入. 激活此系统可引起镇痛作用. (4) 中缝大核内的缝-脊神经元, 可以构成痛负反馈调制的基本环路. 兴奋-抑制转化型神经元的发现可为针刺双向调节提供神经生理学基础. (5) 触摩和震动等非伤害性刺激可兴奋Ⅰ类和Ⅱ类粗传入纤维, 通过脊髓闸门机制引起弱而短暂镇痛作用. 当针刺的穴位与痛区邻近, 两者的传入信息能在脊髓节段发生会聚时, 轻手法针刺或低强度电针也能奏效, 表现出穴位特异性, 但并不限制于特定的经线上. (6) 临床所用的针刺手法提插捻转, 或病人能忍耐的最大电针强度多已超过痛阈和C纤维阈值, 是损伤性刺激, 可充分兴奋Ⅲ(Ad)和Ⅳ(C)类传入纤维, 激活脑内镇痛系统的痛负反馈调制机制, 引起全身广泛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 具有医疗效应, 当用辣椒素阻断C(Ⅳ)纤维后针刺镇痛作用明显减弱, 因此针刺镇痛的基本神经机制可能是以痛制痛

针刺镇痛、以痛制痛、痛负反馈调制、中缝大核、传入C纤维、辣椒素

46

R245(中医临床学)

2004-03-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09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科学通报

0023-074X

11-1784/N

46

2001,46(7)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