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1815.2023.24.034
注浆法应用于局部非饱和黄土地基中的适用性
为了探明注浆法应用于黄土地区某既有高层建筑地基加固产生负面作用的原因,用以指导该建筑物进一步的加固工作.依托某建筑物纠偏工程讨论了注浆法在局部非饱和黄土地基中的适用性.采用现场监测方法对建筑物的沉降、倾斜以及地基土孔隙水压力指标进行了监测,结合地质条件以及前期加固方案,分析了注浆后地基土承载力不升反降、建筑物沉降速率增大的原因.结果表明:注浆开始后,建筑物沉降速明显增大,且南侧高于北侧,随着施工的暂停和恢复,沉降速率随之减小和增大.最大沉降速率达2.05 mm/d,南北两侧最大沉降差达40.78 mm.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与沉降速率类似,最大孔隙水压力达990.21 kPa.停止注浆后,地基南侧各处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降幅8.85%~45.56%.注浆使建筑物产生不均沉降的原因为,未凝结浆液中的水在注浆压力和较高的孔隙水压力作用下逐渐渗透到本就排水条件不良的地基土中,且由于地基内初始孔隙水压力及初始排水条件的差异,对地基产生了不均匀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上.可见对于类似的排水条件不良且孔隙水压力过大的局部非饱和黄土地基,注浆加固前应采取打入排水板、泄压孔等措施消散孔隙水压力,然后再进行注浆施工.
注浆加固、不均匀沉降、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
23
TU444(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开放基金300102212510
2023-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469-1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