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1815.2021.01.058
长春市大气环境PM2.5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为研究长春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浓度和来源,于2017年10月25日—11月30日和2018年3月19日—4月30日共采集80个样品,监测PM2.5的质量浓度的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16种多环芳烃的检测分析,结合比值法进行PAHs来源解析,并通过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83.37μg/m3和195.81μg/m3,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二级日标准限值的3.78倍和2.61倍.其中,16种PAHs均以中高环为主,芘(PYR)的浓度最高,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所占比分别为76.03%、77.41%.特征比值法分析显示采暖期污染主要来自煤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混合源,非采暖期主要来自汽油和柴油燃烧源.通过健康风险评价可知,在采样期间儿童与成年男性的三种暴露途径(呼吸吸入、皮肤暴露、口服摄入)致癌风险从大到小均为:皮肤暴露>呼吸吸入>口服摄入;而成年女性的三种途径的终生致癌风险(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ILCR)值从大到小为:口服摄入>皮肤暴露>呼吸吸入,其中采暖期的致癌风险值均高于非采暖期.在所有人群中,ILCR值均低于10-6,其致癌风险水平处于可接受状态.研究结果为长春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PM2.5、多环芳烃(PAHs)、长春市、来源解析、健康评价
21
X51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项目
2021-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