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1815.2017.25.003
华东地区一次飑线过程的地闪演变特征
为深入了解飑线的触发机制和其地闪活动演变特征,本文利用全国地闪定位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分析了发生在安徽和江苏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的天气背景、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雷达回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飑线的发生依赖于“下湿上干”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低层的辐射逆温层加剧了不稳定能量的积累,槽前高低空急流和副热带高压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和热量,同时低涡和切变线提供动力条件.此次飑线过程中,负地闪占主导,一般集中于45~ 55 dBZ的强回波区,而正地闪更容易发生于强对流中心外围30 ~45 dBZ的次强回波区内,负地闪和正地闪的频数演变特征在飑线成熟阶段基本一致,但正地闪在对流云体减弱时却显得相对活跃.地闪活动集中于回波顶高8~ 14 km且40 dBZ回波顶高突破了0℃层结高度尤其是突破了-10℃的区域.随着对流系统的减弱负地闪的发生位置更加趋近于强回波中心,而正地闪主要分布于回波单体之间的过渡区,对单体的对流强度要求较负地闪要低.
飑线、地闪、大气层结、雷达回波
17
P427.3(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CB44140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6Z002
2017-1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