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7394.2020.11.014
一场迎接冬日的盛宴
“立冬”通常在每年的11月7-8日之间,意味着正式进入冬季.此时太阳己到达黄经225°,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还贮存有夏季与秋季的“余温”,所以还未体现严寒,甚至在晴朗无风时,还常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温度适宜,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小阳春”只是初冬的短暂回暖,北方强劲的冷空气己频频南侵,势不可挡,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渐渐袭来.在我国古代,民间习惯把立冬视为冬季的起始,并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三候“雉人大水为蜃”包含了古人对自然界的一个趣味想象: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雉逐渐消失了行迹,而大蛤渐次出现在海边.这种大蛤的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十分相似,所以古人便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了大蛤.
2021-0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