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4706.2019.06.024
机械通气模式对lCU肺动脉高压合并呼衰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模式对重症监护室(ICU)肺动脉高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此类患者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提高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入住ICU肺动脉高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住顺序编号,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2组均予以抗感染、 支气管扩张剂、 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A组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B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入住ICU时、入住后12、24、72 h血液pH值、氧气分压(Pa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肺氧合指数(OI)、 血浆脑钠肽(BNP)、 肺动脉收缩压变化.比较2组患者撤机时间、 呼吸机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综合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性别、 年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住ICU时血液pH值、PaO2、PaCO2、OI、BNP、肺动脉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后12 h、24 h、72 h,2组患者pH值、PaO2、PaCO2、OI、BNP、 肺动脉收缩压均较入住ICU时显著改善,且A组患者BNP、PaCO2、OI、 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低于B组,pH值、PaO2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撤机时间明显短于B组患者,死亡率低于B组患者,但并发症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 有创通气模式可快速改善患者气血指标、 提升患者心功能水平,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在救治ICU合并肺动脉高压呼衰高危患者中疗效更优,但应密切关注通气过程中的无菌管理,尽可能避免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气血指标、肺动脉压力
40
R563.8(呼吸系及胸部疾病)
四川省医学科研青年创新课题Q15052
2019-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