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3402.2020.04.003
半蹲式跳伞着陆髋周肌肉激活度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 通过逆向动力学测定半蹲式跳伞着陆(half-squatparachute landing,HSPL)过程中髋周肌组织的肌肉激活度,研究不同高度和水平距离对髋周肌肉激活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2名健康空降兵,受试者分别从40 cm和120 cm 2种高度以半蹲式着陆姿势跳落(120 cm高度增加水平距离80 cm),利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记录运动数据并导入AnyBody分析软件,建立下肢数据模型.测定髋周五组肌肉的最大肌肉激活度,包括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结果 不同高度:随着高度增加,5组肌肉激活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高度下,髂腰肌、股直肌和缝匠肌峰值较高.臀大肌的激活度始终维持在15%,其曲线较为平缓,波动幅度小.不同水平距离比较:随着水平距离增加,5组肌肉激活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平距离时髋周肌肉激活度曲线中5组肌肉都具有2个波峰,髂腰肌、缝匠肌的波峰最大.120-80 cm臀大肌幅度波动较大,而在120-0 cm并未出现.结论 髂腰肌、股直肌是髋部受力缓冲的主要肌肉,缝匠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维持冠状位的髋部稳定.水平距离可增加关节屈曲度,使髋部损伤的风险增加.
半蹲式跳伞着陆、髋部、生物力学、肌肉激活度、空降兵
36
R857(航空航天医学)
全军后勤科研重点项目;军事医学创新工程专项
2020-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8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