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3402.2018.03.019
中心动脉压的现代概念及临床应用价值
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高血压位于人类死亡和残疾的病因之首[1].我国人群因高血压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高达3 794万人年[2].一项长达50多年随访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在高血压个体中降低肱动脉压力,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长久以来,认为肱动脉血压可以准确反映主动脉根部的压力,但事实上外周动脉压不能完全替代中心动脉压(central arterial pressure,CAP),更不能等同于CAP,由于脉压(pulse pressure,PP)的放大作用,外周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高于中心主动脉收缩压.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CAP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相对外周血压而言,CAP对于靶器官的损害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且对于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4-5].ASCOT-CAFE 研究的结果再次提醒临床医师CAP的重要性[6],这些结果表明在采用不同降压方案治疗的患者组之间即使外围血压水平降低幅度相似, CAP也存在显著差异(中央SBP和PP),因此建议在高血压病人群中,CAP较外周血压在预测心血管预后方面具有潜在的优越性.
中心动脉压、临床应用、综述
34
R331.3(人体生理学)
军队后勤科研重点项目BKJ14J003
2018-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