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谈公立医院的效率评价模式,首先要明确何为效率,“效率”在《辞海》中解作“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经济学一般认为,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使一些人的状况变好但同时又未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差,这种方法称为帕累托改进;如果某种配置不存在这样的改进,则称为帕累托有效率,或者经济学有效[1]。帕累托有效率描述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问题,是一种较好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却与公平性无关,即便所有的医疗资源都处于垄断状态,依然可以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医院不能单纯以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所以对公立医院效率的评价,也就不能简单地用帕累托有效率来衡量。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站在制度变迁的角度上提出了制度效率,认为在一种约束机制下,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能导致产出的增加,即有效率;如果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不能导致产出的增长,则是无效率的[2]。新制度经济学家发展了新古典经济学家关于效率的描述,也为我们今天衡量公立医院的效率提供了全新的视角[3]。有学者认为衡量公立医院的效率至少可从3个层面出发,即经济效率、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4]。经济效率,简称效率,简单的说就是要投入少,产出多,公立医院在诊疗活动中要努力做到“多收、快治、治好”;而技术效率则回答了“同样的投入,如何获得更多产出”的问题,如技术效率较高的医院,平均每名医生完成的年度门诊量、手术台数也较多;床位使用率较高的同时,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却较短。而配置效率旨在对医疗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并进一步为资源配置的方向做出指引,减少公立医院在增补人力、投入设备、增加床位时的盲动性[5]。
医改、公立医院、医院效率
32
R19(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2016-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