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又称血液反流性病变,包括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后者发病率较低,临床上较少见,因此通常意义上的CVI是指前者。下肢CVI是最常见的周围静脉血管性疾病,发病率高,多见于肥胖者、妊娠期妇女、从事长久站立工作者及体力劳动者。根据临床病因病理生理解剖分类系统CEAP[2]分类法,将CVI分为6级。C1~C3为轻度,仅有毛细静脉或浅静脉扩张,无明显临床自觉症状;C4为中度,临床主要表现为浅静脉纡曲扩张及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后者包括皮肤色素沉着、慢性炎症或硬化性病变,但无静脉性溃疡形成;C5、C6为重度,分别为非活动性及活动性静脉性溃疡形成。目前治疗下肢CVI的方法较多,轻度CVI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中、重度CVI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3]。近年来,越来越趋向于微创疗法。目前临床常见的微创疗法有硬化剂注射疗法、电凝疗法、腔内激光照射疗法、透光直视下曲张静脉内刨吸术(TriVex旋切术)及腔镜筋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微创治疗
R543.6;R658.3(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5-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