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伐普坦治疗老年患者严重水肿合并低钠血症一例
1病例资料<br> 男,94岁,间断胸闷、心悸3年,复发加重1 h入院。既往患高血压、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3级(N Y H A)。战争年代右上臂截肢。入院查体:高枕卧位,精神差,声音细弱,颈静脉无充盈,短绌脉(122次/min),血压100/60 mmHg,呼吸20次/min,心率154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两肺散在湿啰音,右肺明显,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154次/min),X线胸片显示右肺炎并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入院诊断:①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3级;②肺部感染(右肺)。静脉滴注胺碘酮19 h转复窦律,同时抗感染治疗肺炎,口服呋塞米20 mg 1次/d,螺内酯20 mg 1次/d,治疗1周后病情好转,能在家人搀扶下步行如厕,血压130/70 mmHg,心率70次/min。但多次化验血清钠偏低,最低122 mmol/L,每日口服加静脉补充氯化钠8~10 g,血清钠仍在130 mmol/L,患者软弱无力、整日卧床不愿活动,为减少体内钠丢失,呋塞米减量为10 mg 1次/d,2 d后双下肢水肿加重。入院第12天不慎摔倒致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全麻下手术内固定治疗,其后两肺感染致心力衰竭加重。患者不能平卧,稍动即喘,咳嗽重,大量白色泡沫痰,阵发性呼吸困难伴胸闷、憋气。查体:表情淡漠,嗜睡,呼吸22次/min,心率100次/min,两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全身皮下组织水肿,躯体下垂部位如腰背底部、双大腿后侧、双小腿胫后肌肉组织、双上臂近腋下组织均有大量积液,右上臂残端积液呈球囊状,躯干及下肢皮肤张力增高,阴囊重度水肿,呈直径为15~20 cm的球形,阴囊皮肤菲薄透亮,包皮水肿破溃,肌腱反射明显减弱。化验:血清钠121~130 mmol/L,血浆白蛋白25~30 g/L,X线胸片显示右侧胸腔积液、左胸腔<br> 大量积液。诊断: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心力衰竭、低钠血症。给予抗感染、补充白蛋白(10~20 g/d)、口服10%氯化钠30~60 ml/d,24 h持续静脉泵入3%盐水200 ml,补充氯化钠总量9~12 g/d,液体入量控制在1500~1800 ml/d,托拉塞米20 mg入小壶2次/d,口服螺内酯20 mg 2次/d,2次左胸腔穿刺抽液总量1700 ml,患者每日尿量1100~1600 ml。治疗66 d中患者全身水肿时轻时重,血清钠在130 mmol/L左右,白蛋白30 g/L左右,不能平卧,阵发性呼吸困难,顽固心衰合并低钠血症难以纠正,病情危重。入院第67天在口服呋塞米20 mg/d、螺内酯20 mg/d的基础上,首剂口服托伐普坦15 mg,次日减为7.5 mg/d,停止补充氯化钠,不限制液体入量,患者每日入量1500~2000 ml/d,尿量2000~3500 ml/d,诉轻微口渴外无其他不适。治疗11 d,全身水肿及右胸腔积液完全消失,左胸腔仅少量积液(肋膈角钝),血钠稳定在135~140 mmol/L,血浆白蛋白35~37 g/L,13 d后托伐普坦改为3.75 mg/d维持,病情好转出院。半年中托伐普坦隔日口服3.75 mg,未出现水肿,监测血清钠135~140 mmol/L,可借助拐杖在室内慢步。
托伐普坦、水肿、低钠血症、老年人
R592(全身性疾病)
2015-03-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