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3402.2007.02.004
临床病原菌的构成变化
目的 通过了解1998~2006年间临床病原菌的构成变化趋势,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方法 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给予确认.结果 1998年~2006年共分离出8520株病原菌,每年从住院病人中分离的病原菌数呈上升趋势,在病原菌中常年保持前5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但排列顺序有变化,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病原菌中的构成比逐渐增高,MRSA和产ESBLs菌分别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中的检出率逐渐增大.结论 主要病原菌的构成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每年检出的病原菌总数及检出率增高,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MRSA和产ESBLs菌株呈上升趋势.
革兰氏阴性菌/分离和提纯、革兰氏阳性菌/分离和提纯、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23
R37;R446.5;R453(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2007-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