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098X.2010.12.195
《日常用品》和《所罗门之歌》的互文性及"身份认同"探析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首先由法国女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学文本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之后,巴特,热内特和里法泰尔等对"互文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将其界定为在不同文本互动间的意义建构.本文通过对爱丽丝·沃克的<日常用品>和托尼·英里森的<所罗门之歌>的互文性阅读,透视摆脱奴隶制的非裔美国年轻一代,在对立与错位的多元文化和伤痛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精神危机,解读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的模糊性、矛盾性和混沌状态,探寻黑人身份认同的正确认知.
《日常用品》、《所罗门之歌》、互文性、身份认同
I210.6(作品集)
2010-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