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8921.2015.04.009
机器翻译与噪音诗学
罗兰·巴特曾提出"作者之死"一说.本文受其启发 ,拟探讨"译者之死"的概念.笔者认为"译者之死"源于翻译过程中缺乏人为介入 ,且在机器翻译方面表现最为显著.文章以台湾诗人夏宇的双语诗集《粉红色噪音》为分析对象 ,力求阐释语义和句法因翻译过程中偏离原文而出现新生涵义的原因.诗人以透明胶片为物质媒介 ,机器翻译为中介手段 ,此种做法引发笔者思考:翻译是否可使读者真正读"透"原文?倘若可以 ,其能"透明"至何种程度?就文学翻译而言 ,如何诠释文本意义的"透明性"?《粉红色噪音》中 ,机器翻译以阻滞理解的方式促使读者关注译入语 ,藉此形成译入语的"透明"物质性.
夏宇、"译者之死"、机器翻译、传播、延异
H315.9(英语)
2015-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