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2886.2020.08.003
财务报告中的市场化地理偏向和经济后果
公司既可以向高市场化的地区拓展业务,在交易成本较低的环境中获得成功,也可以在低市场化地区弥补市场制度的真空从而排他性地创造财富.那么中国公司的经营实务反映了哪一种逻辑呢?本文采用文本检索技术在中国地区存在市场化差异的实验环境中考察了这一问题.结果 表明,财务报告中低市场化地区的提及频率越高,市场反应越好,这一结果在非国有公司中更为明显.后续的测试表明,低市场化地区的提及与公司下一期托宾Q、CEO的薪酬以及公司下期申请的专利数量正相关.但是高市场化地区的提及和短期回报、托宾Q和CEO高管薪酬都不相关.同时,我们没有发现公司向低度市场化地区拓展业务的行为会引起政府补贴的增加.综合结论表明,投资者关心公司基于市场化程度的地理分布,印证了公司可以通过弥补新兴市场基础设施真空并获得成功的逻辑,这一策略并不会牺牲公司的长期创新活动,对一带一路国策提供了支持型的经验证据.
地理偏向、文本检索、市场化程度、经济后果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2021-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