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2886.2017.04.003

纪念杨纪琬同志

引用
杨纪琬同志素来是我十分景仰的长辈.他告诉我,1949年冬,他随老师安绍芸离开学校赴东北参加建设,突奉财政部召,改去北京,此事改变了他的一生.1951年在东北时,我就听说中央财政部有会计司长安绍芸、处长杨纪琬.1952年我到北京,杨老1957年开始主持会计司工作,那时他还未及不惑之年,已是全国财务会计行业的领军人物了.改革开放后,我再到北京探望历任中央重工业部、冶金部财务司长的安然同志,他对我提到杨老,略有微词,说当年曾向财政部会计司建议让企业留利一部分,有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但就是不准,很是遗憾.我后来向杨老提到此事,他感慨道,当年国家财政的紧张程度,非外人所能想象.年年如此,不得不收支两条线.这就是常被议论的“大财政小会计”局面,也实在是无奈呀.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全国实施了复式记账和正规的成本会计,“会计工作的重心,是为确保国家计划的制订和监督国家计划的执行提供会计信息.”回想我解放初在上海读书去工厂参观时,几千人的纺织厂没有成本会计.现在多数人在感情上认为当年的计划经济不堪回首、随之而实施的财会制度也都一无是处.实际上这是历史所作出的选择,没有计划经济这一段历史,我们这个国家是不可能站起来的;而计划经济是不可能在供给制的财会制度下运行的.在我们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五年之内就在全国范围内把会计和成本制度建立起来,那是一代人努力的结果,使中国的会计工作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这个功绩,称他为中国会计界的一代宗师,实至名归,并不为过.

会计工作、计划经济、国家计划、财政部、成本会计、财会制度、北京、收支两条线、企业积极性、中国、制度建立、一代宗师、五年计划、企业留利、历史、紧张程度、会计行业、会计信息、国家财政、改革开放

G31;F12

2017-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9-2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会计研究

1003-2886

11-1078/F

2017,(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