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加到相融,DRM与ISBN标识符深入融合探析
197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确定国际标准书号(ISBN)成为一项国际标准,即ISO 2108.1972年发布其第1版标准ISO 2108:1972《信息与文献国际标准书号(ISBN)》.2017年1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第5版标准ISO 2108:2017《信息与文献国际标准书号(ISBN)》.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出版形态从早期的纸质出版物逐渐演变为以数字出版物为主、多种产品形式并存的发展趋势.为解决数字出版物在传输/使用过程中的版权保护问题,在21世纪初,在没有标准推动的情况下,出版市场曾使用过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但在技术应用之初,因未能较好的平衡内容提供者、权利提供者、内容使用者三方的权益,从而为这项技术的实施带来了不少的争议.此次,2017年12月发布的《信息与文献国际标准书号(ISBN)》重新提及了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并在国际标准中将DRM技术作为数字出版物/电子书的主要技术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社会型”数字版权管理(Social DRM)技术的实施,得以实现最初创立DRM技术的初衷,以期为未来数字出版产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DRM、DRM技术、ISBN、融合
2019-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