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战国时期洞室墓研究
本文讨论的中原地区,大体上是指黄河中游沿岸的山西中南部、河南大部、河北南部和陕西东部等地,东周时期分布于此的文化主要是晋文化及三家分晋后的三晋文化,也包括周王室及后分封的西周、东周两个小诸侯国的文化,所以这一地区亦被称为三晋两周地区[1].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该地区一直盛行土坑竖穴墓,春秋战国之际才开始出现洞室墓.洞室墓是在竖穴墓道底部的一侧壁面横向掏挖墓室的墓葬,因其在战国时期的关中地区广泛流行,很多学者将它视为秦墓的主要特征之一,并指出中原地区所见的洞室墓也应属秦墓,是秦文化向东扩张的结果2].滕铭予先生则认为洞室墓并不是关中秦墓自身固有的墓葬类型,其大致在战国中晚期同时出现于关中与中原地区,表明二者在文化上的交往与相互影响[3].
洞室墓、中原地区、战国时期、秦文化
K878.8;K231;I206.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CKG010
2021-04-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