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史家类遗存”
一、前言
20世纪70年代,在陕西渭南史家墓地发现了一类既有与“半坡类型”相似的因素又有所不同的遗存,发掘者主张这是仰韶文化一个新的类型,并命名为“史家类型”[1].之后,张忠培先生将渭南史家墓地归入半坡类型较晚阶段[2].严文明先生也认为,“与半坡早期后段相当的遗址,有姜寨二期、史家墓地、元君庙M423等四座墓葬和大地湾仰韶早期、王家阴洼墓地等处”[3].王小庆先生对“史家类型”遗存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史家类型”以关中地区为分布中心,是仰韶文化继半坡类型之后的一个文化类型,其后又演变为庙底沟类型在关中地区的地方性变体——“泉护类型”,它的发现弥补了半坡类型时期与庙底沟类型时期的缺环[4].
仰韶文化、史家类遗存、时空分布、源流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XJA780001
2016-06-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