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2938.2010.01.002
师范院校与中国的现代化:1897~1937
本文试图从社会吏的角度,将师范院校视为一种文化和社会机构,考察它们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变迁中的角色.笔者指出了欧美学界在中国教育的研究中对师范学校的忽视,认为这种忽视表现出他们在研究中国社会时仍持有"隐性"的"西方中心论".文中讨论了师范院校在教育体系中的独特设计、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来源和教育实践活动,认为这些都表现出中国对西方教育制度的选择性接受,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连续性以及"中""西"文化和教育理念的相互渗透、包容、改造.同时,从社会层面上看,师范学校的独特性使其对清末的社会转型、民国时期的国家建设和乡村改造、20世纪女子教育和女性进入社会,以及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东山再起,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师范院校、中国共产党、现代化、China、中国社会、师范学校、世纪、教育实践活动、选择性接受、西方中心论、教育的研究、学生来源、乡村改造、文化、社会转型、社会机构、培养目标、女子教育、民国时期、历史变迁
G65;D64
2010-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9页
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