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66/j.cnki.kfjyyi.2015.01.012
电子课本环境中学生技术接受度与学习方法、学习效能感关系研究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逐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信息化教学推广等各种项目正在深入开展,尤其是电子课本的试验与应用加速了探索教育理论与信息深度融合的步伐。探究学习方法与学习效能感对电子课本的技术接受程度的影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简称SEM)方法,对我国某省市25所小学的1972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习背景调查、技术接受度问卷、学习方法问卷(简称R-LPQ-2F)和学习效能感问卷。结果表明:学习方法会影响学生对电子课本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其中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和策略影响对电子课本操作轻松程度的认知等;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学生技术接受度,学习效能感越高,对电子课本有效性的认知也越高;并且学生性别、年龄、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等差异对电子课本使用行为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多层次的学生技术接受模型网状关系图,对电子课本内容设计、操作实施、构建与家长沟通的“生态圈”等方面提出建议。
电子课本、技术接受程度、学习方法、自我效能感、结构方程模型
G434(电化教育)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智能英语学习资源的建设策略及应用研究”AJA12132;北京市教委科技面上项目“英语泛在资源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KM20131002801。
2015-0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0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