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79/j.issn.2095-1353.2020.051
贺兰山榆跳象幼虫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目的]明确贺兰山榆跳象Orchestes alni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形成机制,分析影响榆跳象幼虫空间分布的因子,以期为榆跳象的预测预报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贺兰山灰榆林榆跳象幼虫平均密度进行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分析榆跳象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贺兰山中部沟道灰榆榆跳象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南北沟道.半阴坡和阴坡榆跳象幼虫平均密度显著高于阳坡和沟道.灰榆树冠不同方向的幼虫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以树冠中下层最大.榆跳象幼虫密度与树干高呈显著正相关.榆跳象幼虫在贺兰山灰榆林中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并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聚集分布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灰榆林海拔和坡度显著影响榆跳象幼虫密度,榆跳象幼虫主要聚集在海拔1 800 m以上(29.00%)和急坡(24.08%)的灰榆林.[结论]贺兰山中部沟道的中海拔区域是榆跳象发生的重点监测区域,背风且水分条件好的坡向密度大,榆跳象幼虫聚集分布容易造成局部区域密度较高.
榆跳象幼虫、空间分布、灰榆、地形、贺兰山
57
F293.2;S435.112.3;S7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45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