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79/j.issn.2095-1353.2020.014
高抗、中抗和高感虫品种混播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和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目的]利用作物多样性可有效控制大田害虫发生,并实现保产和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方法]本研究选取高抗(Lamar;R)、中抗(ZD35;M)和高感(JLNMH;S)斜纹叶蛾Spodopter litura的大豆品种,进行不同播种模式(即R、M、S单作,RM、RS、MS和RMS各品种等量混播)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害虫(斜纹叶蛾S.litura和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种群发生及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明确最优化大豆混播种植模式,实现基于品种多样性利用的大豆控害保产的生态防控.[结果]RM和RMS混播下斜纹夜蛾百株虫量与R单作无显著差异,RM混播下筛豆龟蝽M.cribraria百株虫量与R单作也无显著差异,且都显著低于其它播种处理.RM和RMS混播下昆虫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都显著高于其它播种模式,但与R单作差异不显著;RM和RMS混播、R单作下昆虫群落丰富度指数(D)都显著高于其它播种处理,但昆虫群落优势度指数(C)与此相反.此外,RM和RMS混播下大豆百株籽粒重都显著高于除R单作外的其它播种处理(42.86%-192.27%),RMS混播下大豆千粒重也最高(高于其它播种处理4.46%-29.31%).[结论]RM和RMS混播可显著降低主要害虫种群发生量,明显提高昆虫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并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因此,大豆生产中建议推广高抗、中抗和高感虫品种混播(即RMS模式),以及高抗与中抗虫品种混播(即RM模式)以实现大豆控害保产的生态防控目的.
种子混播、大豆产量、昆虫、种群动态、群落多样性、生态防控
57
S435.651;S5;Q968.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0400
2020-05-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2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