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452-8255.2009.02.013
油松萜烯成分变化与红脂大小蠹的反应特性
采用顶空采样方法,比较健康油松、人工损伤油松以及抗性油松在单萜烯成分组成上的差异.GC.MS分析表明,在自然状况下,油松树干释放的萜烯类成分很少,以α-蒎烯占绝对优势(>97%);人工损伤后,油松萜烯类成分明显增多,除α-蒎烯为主要成分外,还包括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萜品油烯、β-水芹烯、长叶烯等;而抗性油松萜烯类成分更为复杂.对3类油松主要单萜类成分的相对含量方差分析表明,α-蒎烯的相对含量呈显著降低;3-蒈烯在损伤寄主中相对含量最高,在抗性寄主中相对含量与自然状态下没有差异.柠檬烯、莰烯、萜品油烯在抗性寄主中相对比率显著增加.而β-蒎烯、月桂烯、β-水芹烯相对含量在3个处理中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比较红脂大小蠢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对油松主要单萜类成分的触角电位及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室内触角电位、嗅觉试验与先前林间试验结果相一致,即红脂大小蠹对(+).3.蒈烯表现出最强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对R-(+)-α-蒎烯和S-(-)-α-蒎烯研究发现,红脂大小蠹对α-蒎烯2个对映体的触角电位、嗅觉行为无显著不同.结合油松单萜类含量变化特点与红脂大小蠹行为反应,认为3-蒈烯相对含量上升可能作为易感寄主特点;而柠檬烯、莰烯、萜品油烯相对比率增加则代表了抗性或者非适合寄主的特征.
油松、单萜烯成分、红脂大小蠹、电生理、嗅觉行为
46
R28;TS2
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试验室开放基金Chinese IPM0702;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8jq1046zd;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070411012,070411029
2009-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4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