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3089.2013.28.297
解读鲁迅作品,认识国民劣根性,培养学生美好人性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通过揭露和批判我们国人的劣根性,找出民族衰败的病根,为中国文化的转型寻找出路。中学生学习和解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把握先生对于国民性的揭露和批判,是充盈学生精神世界的途径之一,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美好人性。<br> 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中高中语文教材中有3篇,有深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流弊和余毒的《祝福》;有批判国民党反动派卖国主义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的《拿来主义》;还有悼念死者,赞扬烈士的革命精神,揭露和控诉一切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的罪行的《记念刘和珍君》。这些作品以其深广的文化批判和对国人民族性的剖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鲁迅,这样的鲁迅代表着勇气、清醒、深刻、彻底和不妥协的精神,他的勇气使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他的清醒和深刻使他的作品“像匕首,像投枪”,直指反动阵营的要害;而他的彻底和不妥协,则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以克服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妥协意识。特别是他对国人劣根性的挖掘和痛斥,正是出于对国人的至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针砭其麻木和软弱,以激励其自强和坚毅。
国民劣根性、鲁迅作品
G633.3(中等教育)
2013-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9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