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2095-3089(x).2013.28.078

试析新疆民汉双语教育中的潜在问题

引用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多种民族的聚居也就造成了多元文化与多种语言并存的局面,就目前新疆的13个主体民族而言,主要通行的语言包括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锡伯语、柯尔克孜语等。就教育教学来看,解放后新疆少数民族教育长期实行以本民族语言为基础教学语言,汉语作为单独课程进行开设的教学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自治区开始逐渐探索如何实现双语教育模式,经过反复的实践,90年代左右,新疆民汉双语教学开始逐渐进入新的时期。但就今天的新疆民汉双语教学来看,仍然存在一些潜在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和挖掘,从而推进新疆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br>  一、新疆民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历史<br>  学者武金峰在其《新疆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中将新疆的“双语”教学分为四个阶段:1.体系的建立阶段(1950-1965年),其标志是1950年5月,新疆人民政府发出《关于目前新疆教育改革的指示》,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要求民语班选修汉文或俄文,汉族班选修俄文或维文,1964年和1965年又两次选派80多名少数民族小学毕业生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附中学习。自此,新疆的汉语教学体系基本形成;2.停滞阶段(1966-1976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给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带来灾难,整个教育事业处于瘫痪状态,双语教学工作也处于停滞状态;3.恢复发展阶段(1977-198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教学工作走上正轨,双语教育被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地位日益突出;4.改革实验、加速发展阶段(1987年至今)其标志是1987年,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全疆范围内选择五所民族中学进行汉语教学改革实验。这五所中学是:乌鲁木齐实验中学、乌鲁木齐十四中、喀什六中、伊犁州一中、伊宁市七中。[1]学者方晓华将新疆双语教育分为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是推行汉语教学,属于双语教学的前身;2.尝试阶段(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是推行双语教育试点和实验;3.新疆双语教学的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这一时期双语教育开始逐渐趋于完善并在全疆范围内展开。[2]2004年3月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要求全疆所有的城镇民族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汉语课,民族中学除加强汉语课教学外还要开设“双语”实验班,实验班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用汉语授课。

民汉双语教育、潜在问题

G640(高等教育)

2013-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75-7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