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彝族聚居区学生汉语言关的突破与双语学习

引用
彝族文字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长斗争、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几百代人的艰辛努力,逐渐创制而成的.因为有了这种文字,几千年来,彝民族的哲学、文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彝族社会才越光辉灿烂,丰富多彩.彝族是中国几大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结合部的崇山峻岭中.位于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180万彝族人口.原始的彝族人大多把文字刻在羊皮、木头或石头上,以便代代相传.彝文,汉文史志称它为夷文(字)、韪文;凉山彝族称彝文为muosu—bburma,读为"诺苏(彝族)补玛(文字)","补玛"有文字之义,还有图案、图象之义.说明彝文起源于象形符号,在初创阶段是象形表意文字.彝文属单音节文字,是"形、声、意"统一的表意文字.它的起源十分古老,有各种传说.其中"彝文最早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半坡文化时期,与其出土陶器上刻划符号同出一母体"的观点得到了部分佐证.西安半坡出土陶器碎片上的怪异刻划符号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考古界的谜,但这些刻划符号被云南、贵州、四川的彝族祭师认出了其中的20多个字.

彝族学生、汉语言突破、自主朗读、双语教育

1

G633.3(中等教育)

2013-0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5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95-3089

15-1362/G4

1

2012,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