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教学中应然意义的消解及应对
在课堂教学中, “教”与“学”的语言不仅实现了认知的建构,还是“教”与“学”通向生命成长的基本路径,这是语言对于教学而言的“应然意义”.但在缺失“真语言”的课堂中,语言的“应然意义”在“实然状态”中消解或被扭曲,由此引发了“课堂后遗症”:学生的话语实践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随学段递增而递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学研究者(包括教师和专门的研究者)应当将关注点转向与生命个体密切相关的语言,通过教学研究的语言转向,为“教”与“学”实现有效交往提供理论支持,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语言、课堂教学、应然意义、消解、应对
35
G42(教学理论)
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十大招标课题“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4ZD008
2015-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