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的轨迹
1919年以前,叶圣陶把语文教学的目标拟定为“能读、能识、能讲、能写”.新文化运动勃兴之后,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中偏重“文艺品”.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对语文有了更科学的定位,将“普通文字”与“文学”截然划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并将“写”定位在写“普通文字”和“应用文”.1949年叶圣陶在主持拟定《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时,首先提出“语文”这一名称,他解释说:“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形成及发展轨迹
34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109成果.
2014-1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