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6635.2017.05.005

从人到物,由物及人——蚌埠三馆营造札记

引用
“……所有书籍不论怎么千变万化,都由同样的因素组成:即空格、句号、逗号和二十二个字母.” ——博尔赫斯《通天塔图书馆》 蚌埠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千里淮河穿城而过,总面积5 952km2,总人口379.52万,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7 300年前的淮河流域人类文明双墩文化,4 200年前大禹治水,2 200年前垓下悲歌,花鼓灯艺术代代传承…… ——蚌埠市政府官方网站 建筑学有个有趣的传统:对于同一个词,人们总有不同的解读,不断定义,反复阐释.比如“Tectonic”一词起源于希腊语,由艺术哲学家Karl Muller在《艺术考古学手册》中将其引入建筑学,后来被建筑历史学家Kenneth Frampton在《建构文化研究》中重提.该词被翻译为“建构”进入中国后,在建筑圈内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辩论.不少建筑师尝试以“建构”为原点,把各类概念嫁接其上:材料、建造、形式、真实性、实验性等等,似乎这个外来词终于“拯救”了茶壶里倒不出来的饺子.如今,“建构”已不再是个新鲜词,对于它的各种解读也都合法化了,但被贴过这个标签的建筑似乎从未改变.由此而问:学术语能再现建筑吗?建筑术语能取代建筑本体吗?经典理论的背后是否隐藏了更真实的对象?

建筑学、建构、艺术考古学、蚌埠、文化研究、术语、历史学家、解读、建筑本体、淮河流域、大禹治水、博尔赫斯、哲学家、希腊语、外来词、图书馆、通天塔、市政府、实验性、类概念

K87;K85

2017-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4-4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建筑技艺

1674-6635

11-5792/TU

2017,(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