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6635.2015.05.017
私有空间的公共性与公共空间的“私有性”
私有空间的公共性很早就出现了。在传统民居中,私有与公共的融合司空见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建造技术的革新、城市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进步,私有属性的室外绿地与广场常常被赋予更多公共可能,开放给市民使用,丰富了城市公共空间。除了室外,越来越多的室内空间也开始扮演城市公共系统的一部分。在室内公共空间的众多特性中,“穿越性”尤为重要,代表着公共性的开放程度和行为的自由度。允许甚至欢迎市民自由穿越,将城市街道及活力延伸进入室内,可以使得室内私有空间如同街道一样而变得丰富多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室内公共空间都具备穿越性,有些是故意不为之,有些则是因为没有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线路而失去了这一特性。在一些办公楼的底层大堂,为了塑造气派格调,往往将大堂布置在线路的尽头,无法穿越。同时,室内缺少生活配套的功能,门口又矗立着保安,这些都是无形中减少人流的手段,扼杀了穿越性。相对的,具有穿越性的大堂会为步行者提供便捷路径,引入的人流也会为商业带来人气和活力。以东京银座的JP tower KITTE 为例,为了服务周边的主要人流方向,底层设置了三个出入口。在三个出入口延伸至室内的交汇处,更是营造了一个具有室外广场氛围的中庭空间,在中庭的周围还布置了生活配套商业。这些室内公共空间孕育和点燃了城市里的公共生活,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穿越的基础上。
2015-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