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3768.2017.04.014
黑龙江地域戏曲流变史——中国北方戏曲的塞外播迁(四)
第四节 梆子腔的繁荣及其流布山陕梆子(秦腔)是在乾隆末年由京腔戏班传入河北农村的.京腔(是从明代的弋阳腔演变而来的)艺人多能兼唱山陕梆子,班社的组建也常是京、秦同班,故当时有“京秦不分”之说.唱山陕梆子的艺人除了山陕人之外,里面有许多是河北的艺人.山陕梆子是进入河北并由河北人演唱,难免不发生变异;而戏班要生存,又不能不从河北人的欣赏要求出发,在音调、语言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创造.这样,河北一地的山陕梆子就逐步地被地方化,与原先的山陕梆子拉开了距离.至道光年间(1821-1850年),新的声腔剧种就形成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称谓的河北梆子.河北梆子诞生后,叫法不一:有叫京梆子的,有叫直隶梆子的,还有叫梆子腔或秦腔的.1949年以后,才统一称为河北梆子.
黑龙江、地域、戏曲、流变史、中国、山陕梆子、河北、梆子腔、戏班、声腔剧种、秦腔、道光年间、弋阳腔、地方化、直隶、语言、音调、意识、演变、欣赏
I20;J8
2017-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