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3768.2015.01.021
剧本剖析剧作原理及技巧(续)
前文我们谈到,在戏剧中至少还有一种人物关系,是某种特定情况下的角色与扮演者的关系。《马拉?萨德》中疯子扮剧中角色,是利用特定的演员即疯子,他们疯狂癫乱地自我与他(她)所饰演的角色产生某种反差,由此衍化出对人物特殊而想不到的深刻解释。《马》剧中的此种人物设置,使得剧本所表现的法国大革命各派人物,无论是狂热的刺客还是马拉这样的革命领袖,抑或是吉伦特派的政治煽动者等等,都明显带有心理或精神缺陷,表现出这场人类发展史上重要而伟大革命的另一面。毫无疑问这样一种设置具有反讽含义,是情境性反讽的一种。但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马拉?萨德》中疯子们的舞台身份,说到底仍然是特定的人物。没有人把真正的疯子弄到舞台上去演戏,如果是那样的话恐怕也演不成戏。《马》剧中的第一假定,是由一些演员扮演疯子,制造疯人院的环境。其第二假定,是疯人院里边演戏玩儿,由他们这些“疯子”去扮演戏中戏里马拉被暗杀故事中的各类人物。我们是在第二假定的前提下指称扮演者与角色的不对位。前文说此种不对位,与歌队没关系,这个表述不准确。《马拉?萨德》中正是这群“疯子”扮演法国大革命中各色人物造成反讽指向,决定了包括歌队在内的所有情节、场面、事件、动作都服从于这个反讽语法。因此,我们仍然有必要把戏剧中扮演者与角色的非正常关系,作稍微展开的分析。
剧本、剖析、原理、人物设置、角色、伟大革命、扮演者、反讽、自我与他、演员、戏剧、舞台、人物关系、精神缺陷、吉伦特派、革命领袖、法国、戏中戏、情境性、非正常
TP3;TQ4
2015-0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3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