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4870.2022.04.008
"有编不补"与"临聘教师"在乡村小学何以共存? ——基于J县的个案
我国已建立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已培育了足够的中小学储备师资,但一些地方依旧有编不补,在乡村小学长期使用临聘教师.这种怪象根植于县级公共部门长期使用临时工的二元用工土壤,造成了乡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持续低下,导致了乡村小学生的持续流出,强化了乡村小学教育管理者的避责逻辑.其背后是县级公共部门长期使用临时工的政策惯性,非"一票否决"考核语境下的行政"理性",为纾解财政压力、应对部门间编制需求博弈的"平衡策略",以及失范的乡村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应基于公共部门临时工问题治理的视域,审视乡村小学临聘教师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建议把"有编不补"问题纳入对县级政府的"一票否决"考核清单,通过乡村小学教师编制专项治理、盘活存量师资、建立乡村小学教师编制退出机制等举措,尽量为乡村小学补充编制.对于确实需要临聘教师填补的空缺,建议通过政府购买临时师资服务的方式,加以解决.
有编不补、临聘教师、政府购买临时师资服务
38
F08;G40-054(各科经济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GA190048
2022-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2-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