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公德教育的现实路径
公德是在公共领域内公民与陌生人或团体打交道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公德能否有效地形成有赖于社会的历史演进、现实的社会制度和伦理价值取向以及学校道德变革.在当代公德教育中,学校应成为新道德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先行实践者.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准公共领域的特殊地位,成为清晰划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示范区和先行实践区;发挥先入为主和科学育人的教育优势,使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公共事务,帮助他们熟悉公共领域的规则及其价值;把法制教育和公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公德蕴含的伦理原则;创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以民主的方式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最终引导学生稳健地形成”共有、共享、共遵和共护”等公德观念.
公德、公共领域、公德教育
36
本文系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教育生活中物化危机的识别与形成机理问题研究”课题编号:WR2014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6-02-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