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疑的“大学梦”——对北京随迁子女教育愿望的人类学分析
教育愿望是教育主体对当下教育实践所指向的未来状态进行的主体性叙述与描绘.对随迁子女教育愿望的反思需将其置于具体社会文化格局中给以理解,并促进通过教育实现人生价值的终极意义.通过对北京一所随迁子女集中的小学及其社区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发现,“上大学”作为随迁子女及其家庭共同的教育愿望成为田野数据浮现出来的醒目主题,但同时在此主题下,发现另外一番并不真正在意是否能够“上大学”的弦外之意.那里的“大学”与教育科层制中的“大学”,以及相关政策中的有关“大学”的精致话语体系有着不同的含义与倾向.面对随迁子女群体具有中国教育传统根基的“大学梦”,政策制定者在以统筹资源、促进公平为出发点出台相应政策的同时,将政策术语以有效的方式,传播和嵌入随迁子女“大学梦”的认知体系十分重要.
随迁子女、上大学、教育愿望
36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SHB008的研究成果.
2015-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