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困惑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我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以万人比计,北京2012年高考报名人数每万人中考上北大、清华的大约是91人,上海是37人,而在高考大省山东只有5人,河南有4人,广东3人.1977至1987年,北京大学中的农村生源占30%;2012年,这个比例已经不到10%,明显下降.在北京、上海,同龄人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大学,因为这两地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要低些.于是很多民工子弟呼吁能够就近(在打工的大城市里)考大学,异地高考对于京沪等大城市来说是另一个恼人的呼吁.在2012年高考录取时,多所高等院校按照性别划出招生录取分数线,女生分数线明显高于男生.此外,一些高校为提前录取专业规定了明确的性别比例.如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规定:"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导演专业录取时,男女生分别排队,男女生录取比例为1:1."这一貌似很公平的做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实也是对女生的不公平.我相信,类似的数据和现象在以后还会继续出现.这些年,无论是两会期间还是高考录取期间,总是有人针对高考招生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义愤填膺.那么,上面这些事实和数据是否有悖教育公平呢?
33
2013-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前插1